正式发布:首批中国OECMs潜力案例
10月21日,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(COP16)在哥伦比亚正式拉开帷幕。中国作为最早签署、批准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的缔约方之一,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,并作为COP15的主席国,积极发挥领导力,推动历史性达成了《昆明-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》(简称“昆蒙框架”)。COP16作为“昆蒙框架”达成后的首次缔约方大会,将共同审查“昆蒙框架”实施进展,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,提出前瞻性解决方案,为后续目标的实现绘制更为清晰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蓝图。
在备受关注的“昆蒙框架“目标3中,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30%陆地和30%海洋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(“3030目标”),这一目标具体可量化且兼具雄心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除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外,创新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(OECMs),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外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。OECMs强调探索公益治理、社区治理、共同治理等多种方式,支持民间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开展,对非国家主体贡献助力“昆蒙框架”,尤其是“3030目标”的实现提出了期待。
在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支持下,由华泰证券资助,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、华泰公益基金会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了面向全国的“OECMs中国潜力案例”征集活动,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现有OECMs基本情况,挖掘国内OECMs示范案例,支持陆地、内陆水域、沿海和海洋 OECMs 试点建设,推动 OECMs 标准完善,助力于我国“3030目标”实现。
本次案例征集共收集到了来自全国的90个案例,这些案例涵盖了森林、灌丛、草地、湿地、农田、城镇、荒漠、海洋等生态系统,由政府部门、社会组织、企业,以及村民委员会、合作社等多种主体参与申报,包含政府治理、公益治理、社区治理、共同治理等治理类型,整体覆盖面积1290km2,支持了东北虎、东北豹、华北豹、雪豹、大熊猫、林麝、中缅灰叶猴、川金丝猴、滇金丝猴、中华穿山甲、中华凤头燕鸥、青头潜鸭、黑颈鹤、黄胸鹀、平胸龟、无斑雨蛙、低斑蜻、中华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,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就地保护和创新OECMs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。
经过资料查阅、专家评审、实地调查、案例公示等流程,共有12个案例入选本次征集的“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”,另有34个“中国潜力OECMs入围案例”。此次征集、评审的入围案例、典型案例也将通过广泛传播,不断扩大影响,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。
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名单
中国潜力OECMs入围案例名单